当前位置:首页 > 胡氏名人 > 当代名人
胡氏名人

胡乔木:敢于否定毛泽东

作者: 日期:2008-03-17 11:17:12

           

胡乔木

众所周知,胡乔木是毛泽东《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整理者。自从毛泽东在《讲话》中明确提出文艺从属于政治这个命题后,一直到文化大革命这段时间内,文艺被严重地政治化,自身的发展受到了根本性的阻碍。邓小平对此总结说,文艺从属于政治这个口号容易成为对文艺横加干涉的理论根据,长期的实践证明它对文艺的发展利少害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如何挣脱这种束缚,还文艺创作一片自由广阔的天空,成为当时文艺界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在胡乔木的建议下,列宁的《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一文被重新翻译,成为文艺走出困境的契机。

这篇文章原名党的组织和党的文学”,是列宁论文学艺术方面的重要著作,后又被毛泽东在《讲话》中引用,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但党的文学这一提法容易使人误认为文学这一社会现象是党的附属物。而且实践证明,在长期的流行过程中的确产生了这种悖于列宁原意的误解。我们的文艺政策不能建立在这种误解上,所以恢复列宁此文的本来面目就成了当务之急。《红旗》杂志1982年第22期正式刊发了《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新译文,并配发按语《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的中译文为什么需要修改?”对列宁原文的写作背景等作了扼要的说明。

在此基础上,胡乔木于1982625日在中国文联四届二次全委会招待会上做了《关于文艺与政治关系的几点意见》的讲话,充实和发展了列宁的思想,并从文艺的内部规律入手,深刻地阐明了文艺和政治的新型关系。

首先,胡乔木认为,不能因为党领导文艺,就把文艺说成是属于党的,“不能把文学艺术这种广泛的社会文化现象纳入党所独占的范围,把它说成是党的附属物。他明确指出:“党的文学这种说法的含义是不清楚的。把文学这种社会生活现象完全纳入党的范围是不合适的。文学如果成为党的文学”,就必然会成为政治的工具,这是有悖于文学本性的。其次,他指出文学本身有客观规律性,政治必然影响文学,但这种影响有其客观的局限。他说:“政治事件对于文学的影响是客观事实,但是这些影响也是临时性的,它们不能产生甚至也很少影响有重要意义的文学成果,这是更重要的客观事实。政治必然影响文学,但如认为政治能够或应当决定文学的发展,那就是政治史观而不是唯物史观了。据此,他在指导文艺的具体实践中,对于政治对文学的过分束缚表示强烈的不满。他尖锐地指出,当代是政治干涉文艺相当多的时期,然而粗暴的干涉没有造成任何一部值得写入文学史的作品。他不赞成以事件来划分文学史的阶段,认为那样做就过于着重或夸大政治编年史的影响了。他坚决反对那种充满各种政治事件、口号,充满政治分析和作家作品政治鉴定的文学史。

胡乔木关于文艺与政治关系的论述,修改了文艺从属于政治的提法,对文艺界的解放思想起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文艺从属于政治”,这是毛泽东《讲话》中的重要观点,早已成为勿庸置疑的定论。敢于否定毛泽东的论点,这体现了他的理论勇气和他自己所提倡的忠于科学的精神。同时,这一论述将文艺从政治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有力地纠正了文艺创作中长期存在的忽视艺术本质和规律的风气,大大地拓展了文学艺术的表现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