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胡氏名人 > 当代名人
胡氏名人

感动华夏赤子情

作者:胡树萌 日期:2008-11-17 11:18:12

――记香港树仁大学校监胡鸿烈、校长钟期荣夫妇

                    

中外新闻社记者 胡树萌

 

校监胡鸿烈博士

 

校长钟期荣博士

 

香港特首曾荫权出席树仁大学正名仪式

 

胡鸿烈和学生们快乐的在一起

 

 香港树仁大学的校监胡鸿烈、校长钟期荣夫妇,今年都已是89岁的高龄。他们是香港唯一荣获紫荆花奖的夫妇,他们夫妇成为2007感动中国年度人物。2008年,胡鸿烈又荣获香港特区授予有杰出贡献人士的最高荣誉――大紫荆勋章。胡鸿烈历任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1993年当选为第八、九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

 在感动中国――2007年度人物的颁奖词中这样赞颂胡鸿烈、钟期荣夫妇:狮子山下的愚公,香江边上的夫子。贤者伉俪,本可锦衣玉食,却偏偏散尽家产,一生奔波。为了学生,甘为骆驼。与人有益,牛马也做。我们相信教育能改变社会,而他们为教育做出楷模。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王振耀这样写道:一座树仁学院就是一座丰碑,永远感动中国。

 前不久,记者先后两次来到香港,见到胡鸿烈、钟期荣老人,去触摸这两颗一起跳动的崇高而珍贵的灵魂・・・・・・

 胡鸿烈、钟期荣,分别出身浙江和湖南,成长于中国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的苦难、动荡的岁月。

  1920年出生的胡鸿烈,自小过继给堂伯父,九岁才有机会念小学。他知道念书才有出路,于是拼命的念,一直名列前茅。15岁时,他参加全省初中会考,以全省第一的成绩考到了杭州。在读高中时获得大笔的奖学金,足够读书之用,同时,他还把节俭的余钱寄回家乡。高中毕业之后,日本已经把浙江侵占了一半,胡鸿烈便来到大后方重庆,报考了中央大学的水利系,也报考了中央政治大学的法律外交系。

“我最想读水利系,将来能为人做点事。”年轻的胡鸿烈,就很清楚读大学的目的:“我的家乡是绍兴,大禹治水的地方,很想念水利,将来能像大禹,在改善大家的生活上,有点帮助。”

 只是,中央政治大学发榜的时间较早,念书不但不用钱,还有吃、有住,也有零用钱,便接受入读法律外交系。胡鸿烈说:“后来水利系也录取了,但已经迟了!”进了大学,虽然吃得不怎么好,但一切都安稳下来,可以专心的读书。

  1942年,胡鸿烈毕业于重庆国立中央政治大学,获法学士学位。

 战火弥漫的1944年,胡鸿烈在重庆参与高等文官考试,考取外交官第一名,开始接受为期半年的培训。培训期间,邂逅当时考取司法官第一名,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法官的钟期荣。

胡鸿烈微笑着说:“外交很重法律的,也要考试,但内容很深,便请钟期荣给我们讲解。她的学问、人品都很好,所有同学都很佩服她,我和她渐渐也成为好朋友。”1945年受训结束后的11月,这对好朋友就在重庆结了婚。

  1946年,胡鸿烈带着新婚妻子钟期荣,到了苏联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的首都塔干总领事馆当副领事,大儿子耀苏,就在苏联出生。1949年,中国内乱,领事馆关门了,胡鸿烈又带着妻儿,到了法国巴黎,继续进修法律。1952年,胡鸿烈获法国巴黎大学法学博士学位、高级国际法学文凭、海牙国际学院毕业证书。期间,他曾到英国完成大律师课程。1954

年获伦敦大律师衔。1955年离开巴黎,来到香港。

“回来香港,其实是想回到国内。”胡鸿烈和钟期荣,一直都饮水思源,说:“花了国家那么多资源,读了那么多书,是很应该回馈的。可是,当时国家的情况,实在不容许回去,就留在香港,当了大律师。”他成为香港早期十大律师之一。胡鸿烈经常免费为香港市民做义务法律辩护人,深得香港市民爱戴。本来,他可以做赚更多钱的事务律师,但做事务律师要转入英籍,他坚持保留中国籍,就当大律师。直到今日,打过约四千宗民、刑事案件,其中为贫民免费打的官司,胡鸿烈想了想:“多的数不清。”

 回港之后,在巴黎曾经攻读青少年犯罪、教育及管理学的钟期荣,先后被联合、浸会、崇基等学院邀请任教。她曾任浸会学院社会工作系主任兼文学院院长,对年轻人升学、就业等问题非常关心。

“要办专上学院,是钟校长的意思。”胡鸿烈说:“七十年代,全港只有香港大学和中文大学,能够进大学的适龄学生,不到百分之二,很多青年没有读大学的机会,尤其是中文中学的毕业生。钟博士的本意,是拿出我们在跑马地的洋房办学,让更多年轻人升读大学。只是洋房很小,看来不像大学,所以犹豫未决,我便来作个决定。”就这样,在1971年,三层洋房式的树仁学院创立了!主要以中文教学,当年五十一岁的钟期荣任校长,胡鸿烈任校监,展开漫长、神圣的教育工作。

 胡鸿烈肯定的说:“校舍小,不代表什么。我们的教育,是真正的大学教育。从树仁创立的那一天开始,学生学到的,都是大学应该学的,都是对毕业后的发展有帮助的。学分修足,只有多,不会少。”

 毕业于该校的刘洁芬回忆说,三十年前树仁新闻系的老师,都是当时新闻界资深的学者,不但教导我们专业的新闻知识和技术,更教育我们应有的求真精神、道德操守。我们树仁的学生毕业后求职,不论是编辑、记者、电讯翻译,机会都与中文大学学生相等。

 树仁学院,从1971年创立,到2006年正名为大学,经历了足足三十五年。期间,两度坚持“大学四年制”,是人所共知的一场打足三十年教育理念捍卫战!

  1978年,政府发表专上教育发展白皮书,强制专上学院推行“二二一制”,否则不予资助,钟期荣和胡鸿烈坚持大学四年制的理念,毅然拒绝。1988年,政府又宣布,将所有大专学位课程统一为三年,以便与英国本土学制接轨,钟期荣仍然不屈不饶,发表署名文章强烈反对,学生也发起抗议大游行,结果,在浸会、岭南接受政府要求,先后升格为大学的同时,树仁孤独地坚守着自己的教育理念。

“求学问,只有前进,不能后退!”胡鸿烈很清楚钟期荣和他的办学理念:“我们承诺了下一代,提供四年的正规大学教育,就要遵守承诺,不会更改。四年的大学教育,才是正真的大学全人教育,才是不会耽误青年发展的教育。更重要的是追求学问,要求素质,一定只有向上,没有后退的可能!”

 从1971年到2006年,三十五年来,树仁没有取过政府一分一毫的资助。

1971年决定办学时,胡鸿烈、钟期荣拿出自己跑马地洋房物业做校舍。1976年决定扩充,再买湾仔万茂里物业。

  1978年,政府送予现在宝马山道的校址给树仁,但校址在斜坡上,并说明,只能盖两层房子。两层房子,如何继续办学?连最初的跑马地校舍都有三层,现在只有两层。胡鸿烈说:“我们决定自资打椿。”所有知道胡鸿烈自资打椿的朋友,都来劝说:“你们会有困难的!”

 “我们陷入创办树仁以来最艰难的日子!实在不能忘记这段日子!”胡鸿烈思忖良久,一切犹如昨日,说:“仍然是,只有前进,不能后退!”他卖掉跑马场洋房物业,继续

出入法庭打官司,为建学校赚钱。

 胡鸿烈、钟期荣生活非常节俭。他们把每分每毫都用在学校、学生上,让它发挥最大功能,几十年前的热水瓶、茶壶,现在仍然使用着。三十多年来,胡鸿烈、钟期荣夫妇为创立树仁学院,奉上毕生积蓄,估计至少45亿元。

 两次拒绝改为三年制,失去资助、升格机会的树仁,2002年正式主动申请升格为大学,但一直渺无音讯,直到2006年年尾,在一片恢复大学四年制的呼声中,政府宣布树仁升格为大学。

 升格,不但表示大学水平被公开承认,更重要的是事实证明,胡鸿烈、钟期荣坚持了三十多年的教育远见是对的!他们奉献给培育下一代的心血,是没有白费的!

 胡鸿烈目光坚定的说:“政府升不升格,不重要,谁承认不承认,也不重要,钟校长早就说,最重要是自己承认自己。树仁从第一届到最后一届,都是大学教育,都是大学素质,早就是大学!对得起下一代!”

 宣布升格的当日,胡鸿烈事前毫不知情,从楼梯下来,看见职员和学生正在庆祝,才知道升格了。谈到突如其来地喜讯,他笑说:“当然非常高兴,一切总是在你已经淡忘,可有可无的时候才发生的!”

 香港特别行政长官曾荫权在参加了树仁大学的正名典礼时,高度评价胡鸿烈、钟期荣夫妇为香港高等教育所做的杰出贡献,期望其它私校,都要以树仁为榜样。

 胡鸿烈历任香港联合书院董事、院长;1965年被选为市政局议员;1975年任市政局副主席;1970年任香港咨询委员会副主席;70年代后期任香港社会服务联会主席;1976年获OBE勋衔;1976年任香港立法局议员,还被封为太平绅士。曾多次获英廷颁授的勋章。他的法律见解曾被列入最具权威性的全英法案判例报告集中。1979年,应邀赴北京参加国庆30周年纪念活动,受到邓小平的接见。

  1965年,香港市政局的议员席位共26个,其中10名是民选议员。胡鸿烈就是这10名之一。

  1964年在竞选中,胡鸿烈的重要纲领之一,就是大力提倡中文成为官方语言。他认为,香港居民绝大多数是中国人,香港是中国人的社会19658月,他担任议员的第一年,就在一次市政局会议上就此提出质询:26名议员中,多数是中国人,为什么不许用中文表述自己的意见,转述中国众多居民的意见之后,他又连续几次提出建议。到197010月,在市政局的议席上,他的关于在市政局会议中使用中、英文的动议,终于以17人支持,5人弃权获得通过。随后他又提出,政府应在一切机构中,一切公共场合推行中、英文,二者并重,以加强政府与市民的联系。可以说,胡鸿烈的这些提议和推动,为中文、国语在香港社会的畅行,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为享有国际声誉的法学家和教育家,胡鸿烈主要著作有:《高丽问题》、《战后欧洲新制度》、《民族与国籍》、《香港的婚姻和惯用法》、《苏伊士运何的危机》、《国际法上之韩国问题》、《战后欧洲之新制度》、《苏伊士运河与国际法》、《人权与国际 》、《香港之婚姻与继承法》等。

 “树仁最可贵的是培育学生做到‘敦仁博物’。”胡鸿烈说:“敦任的性格,持续学习的内涵,然后应用在日常生活之中,处处为人设想,利益自己,利益社会,为香港和中国繁荣尽责,这是我和钟校长办大学的目的、冀望。”

 胡鸿烈、钟期荣这两位老人以赤子之情、用坚定的信念、忠贞的爱情、无私的奉献竖起一座丰碑,感动着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