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胡氏名人 > 当代名人
胡氏名人

延伸在地平线下的路

作者: 日期:2007-07-23 11:13:48

记十六局地下工程公司经理胡万毅

胡万毅于1978年应征入伍,在铁道兵十三师六十一团仓库服现役;19799月考取石家庄铁道兵工程学院铁建系隧道专业;19837月毕业获取学士学位;同年分配在铁道兵第十一师五十二团十一连任技术员,并参加天津引滦入津工程建设。

1993年到1997年当选北京市人大第十、十一届代表;1996年被选举为共青团铁道部第十六工程局第五届委员会常务委员;1996年荣获铁道部青年科技拔尖人才奖;1997年被铁道部授予首批铁路青年五四奖章荣誉称号;同年被铁道部推荐为“第三届中国杰出(优秀)青年科技创业奖”候选人。

19986月被铁道部任命为局总工程师以后,他深感肩上的担子更重了,责任更大了,尤其在建筑市场激烈竞争的大潮中,他常年深入现场抓施工生产,紧盯信息,组织公关;舍小家顾大家,为十六局的生存与发展积极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高层楼、高速路、高节奏流动的人群,构成了现代城市生活的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但那红灯前簇拥着的长长的车队、汽车站前聚集着的焦躁的人群、晨钟暮鼓里浮起的刺鼻的黑烟,却又无奈地向人们展示着大城市的车流不畅、交通堵塞、污染严重。

面对我国大城市交通方式主要还靠公共汽车和无轨电车的落后状况,专家们断言:地铁、轻轨和高架铁道等轨道交通将成为21世纪我国城市交通建设的新热点。

这一建设热点其实在本世纪末就已见端倪。继北京之后,天津、上海、广州已建地铁;南京、重庆、深圳等城市地铁项目国家计委已批准立项;大连、成都等20多个城市正筹建并做前期准备……

就在大规模地铁建设拉开战幕的时候,有位年轻人带领着他的队伍,在北京、广州、上海三大地铁工程中,写下了一串串辉煌的业绩。

他,就是今年才38岁的十六局地下工程公司经理胡万毅。

(一)

北京。金秋。友谊宾馆豪华典雅的大厅里华发云集,中美工程技术研讨会正在这里召开。一位还带着满脸稚气的年轻人,面对着60多位专家,从容不迫地介绍着运用浅埋暗挖施工方法建设北京西单地铁车站的情况。一个多小时过去了,当那位年轻人结束发言走下讲台,会议厅里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一些美国专家情不自禁地站起来,使劲鼓着掌,连连赞叹:太精彩了!”“用浅埋暗挖技术建设这么大跨度的地铁车站,真是了不起!

然而,更令专家们惊讶的是:这位年轻人时年只有29岁。

他,就是胡万毅。

胡万毅,1983年毕业于石家庄铁道兵工程学院。

那时,学校里多数学生都以学桥梁、学设备为热门,而胡万毅偏偏迷上了人家不愿问津的地下工程技术。当时,奥地利人发明的新奥法施工技术刚刚传入我国,年轻的胡万毅一下子就被这基世界上最先进的隧道施工技术深深吸引住了。他嫌中文翻译本不解渴,又找来英文原版本研读。全新的施工理论、全新的施工方法开阔了他的视野,一股强烈的愿望在他心中鼓荡:一定要让中国人走在运用新奥法技术的前列,让人类的这项科技成果在我国发扬光大。

时光荏苒。

1988年,十六局一举击败另外两家地铁施工劲旅,中标北京地铁西单车站工程。

西单车站位于国宾道长安街上,周围楼房林立、商贸如云、人流如织。在这种地方修地铁,必须确保万无一失。

设计方案在专家们的笔下一次次变动着,北京市政府把焦急的目光投向了众多的投标者。经过千挑万选,终于选中了十六局的浅埋暗挖双眼镜法施工方案。

而一位美国专家却站在长安街上说,中国还没有能力干暗挖!

真是欺人太甚!

目前国际地铁施工方式主要有三种:明挖、盖挖、暗挖。

明挖,技术要求低,占地面积广。如芝加哥,地广人稀,地铁大段大段在地表宽大的沟堑中延伸。而我国大城市是寸土寸金,不可能采用这种方式。

欧美大部分国家修建地铁用盖挖法,即先打开地表铺钢板,加上覆盖层,覆盖层硬化,再地下开挖,步步推进。但它的造价之高,无疑中国人无法承受。

暗挖,不影响地表层的建筑、交通等,不涉及拆迁,综合造价低,但技术要求高,保险系数小,施工难度大。

法兰克福地铁采用了暗挖法。但它是单层结构,覆盖层有9米厚;而西单是双层结构,最小覆盖层45厘米。

有人做过计算:修建西单地铁车站的钱,只相当于国外同类车站的十分之一。这就意味着,完成同类型的工程,中国人遇到的难度更大,技术要求也更高。

重任落在了十六局副局长、享受国家政府津贴的教授级专家谢量瀛的肩上。作为西单四站建设工程的总指挥,他需要一位得力的助手,来负责实施整个车站的技术指导工作。

谢量瀛想到了当时还在二处任工程师的胡万毅。这位条理清晰、才华横溢的年轻人,在大秦铁路大团尖、和尚坪隧道中,成功运用了新奥法技术,曾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胡万毅终于获得了施展才华的机会。

在谢量瀛这位老科技工作者的指导下,胡万毅带领4位年轻人,以此为起点,开始在地下工程领域起步、腾飞。

胡万毅的生活里出现了新的三点一线:办公室、工地、图书馆。生活的内容也变成了研究图纸、勘测绘图、查阅资料。在西单的日日夜夜里,记不得有多少次,他为了寻求某种依据翻遍了资料,为求得某个确切的数字忘记了吃饭,为攻克某个难关熬红了双眼。仅仅在他主持下重新测绘的图纸,就有1400多张,摞起来有一米高,强以铺满整个车站。

西单车站建成了。它给北京、给中国人留下了一块在地铁建设史上可以向世界炫耀的名牌。作为车站建设负责技术实施的胡万毅,写出近20篇论文,其中5项研究成果获部、总公司颁发的科技进步特等、壹等奖,多篇论文在《中国岩石力学学报》、《国际岩石力学学报》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这无疑奠定了他在地下工程技术领域中的特定的地位。

走出西单,胡万毅因成绩突出而被破格晋升为高级工程师,又当选为北京市第十届人大代表。

(二)

载着北京地铁西单站的辉煌,十六局又挥师南下羊城,一举中标广州地铁东山口车站、东扬区间工程。中标不久,有着丰富地铁施工经验的老指挥谢量瀛卸任了,指挥的重任交给了胡万毅。

这时,35岁的胡万毅因在地下工程科研领域中成果显著,已被清华大学聘为土木工程系毕业论文指导教授,指导大学生、研究生进行论文设计和答辩,成为我国这所最高学府严格选聘的19名校外教授中的最年轻的一位。

接受帅印,与其说是给了胡万毅一个锻炼的机会,不如说是在对胡万毅进行一次考验。

东山口地段处于交通繁忙的主干线中山一路闹市区,西临交通复杂的五叉口,东侧是省人大机关,南北是密集的商业区。地下管网密布,南北朝时期古墓群位居其中,最严峻的是车站地下结构围护距离9层高的省委办公厅住宅楼的地基只有17厘米,只相当于一支铅笔长的距离。地下土质还是淤泥、流沙与水混杂的透晶沙体和岩石的混合物,松软的如同豆腐渣。在这样的条件下搞暗挖,既要有在豆腐渣里打洞的功夫,又要有在瓷器店里捉老鼠的本领。

广州在六七十年代曾用暗挖法搞过人防工程,结果造成了洞毁人亡的惨剧。胡万毅怎么干,几百万双眼睛盯在了他身上。

险情果然出现了。

广州正值雨季。因雨水太大,工程断面打开后大量的透晶沙体一下子涌出20多米远,临近的建筑出现土体裂纹。

险情惊动了省、市领导,广大市民,香港的投资者。他们和几百名建设者一样,把目光齐刷刷地投向了胡万毅。

胡万毅果断地提出密排小导管注浆排水的方案,同时加强了施工组织。

8月的广州,坐着不动人也会挥汗如雨,而这时,胡万毅正和他的伙伴们在地下几米深的钢筋水泥里翻滚着。他白天盯在工地上,检查着每一道工序,后来干脆饭也在基坑里吃;为了随时应付各种变化,他就住在基坑边上的工棚里。

紧张有序的气氛流动在指挥部里,流动在每一个人心上。事后,胡万毅说:一个半月的时间我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记不清多少次,电话铃声、汽车嗽叭声一响,我就会本能地跳起来。

一个半月的拼搏,一个半月的等待,一个半月的煎熬谈何容易!打最后几根围护桩那天晚上,不仅胡万毅睡不着,省、市有关领导也睡不着了。当胡万毅报告说:最后一块模板已打成,设在工地四周的监测护壁桩和周围地表、建筑物倾斜沉降的量测表上的指针纹丝未动时,甲方监理说:这简直是奇迹。

那栋住宅楼的200多住户,并不知道他们曾经历过一场如此惊心动魄的激战。

千户瞳瞳。鸟语花香的广州还是一样的安详、宁静;人大的办公楼还是一样的巍峨矗立;中山一路还是一样的车水马龙;市民们还是一样的步履匆匆。不一样的是,从不嗜睡的胡万毅,在这样一个美好的早上,睡了一个长长的、少有的安稳觉。

半年后,经检测,东山口车站是全线17个车站中唯一不渗水车站。广东省委、市委领导,广州地铁指挥部和前来参观的国内外专家等给予了高度评价。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高祀仁来到东山口,张嘴就要见那位年轻的、了不起的指挥

胡万毅的名字又一次在学术界传开了。

(三)

19934月,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组织17人去美国纽约等7城市考察,胡万毅是其中之一。考察期间,美国地铁的星罗棋布、管理的有序严整、工作条件的优越及现代化等,给他留下了深深的印象,也使他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事过多年,至今提起当时的感受,他仍然很激动:早在1863年,英国伦敦就出现了世界上的第一条地铁,而一个世纪后,直到1971年,北京一线地铁才通车。目前,几乎和我们的地铁同时起步的韩国地铁总长已超过了300公里,我国北京只有42公里,占全市交通量的7%,天津只有7公里,上海已通车15公里,广州已通车3公里,加起来不到100公里。而我国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就有35座!我们的地铁建设任重而道远啊!作为从事地下工程的技术人员,我怎能不心急!

这咱不甘落后的民族自尊心,执著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使胡万毅坚定了以更高超的技术和管理来弥补我国地铁建设资金不足的决心,也使他在地铁建设领域胃口越来越大。

一定要挤进上海去!胡万毅对手下的人提出了这样的要求。

上海,中国经济的龙头。它在工程管理上是瞄准国际水平来进行的,许多方面,几乎接近发达国家同类管理标准。何况,上第地质特点与东南亚相似,能治服上海的软基,技术上就上了一个台阶,建筑市场就可能扩展到东南亚。

1997年底,他们接手上海地铁二线江苏路车站的建设任务。一上场,上苍就给他们来了个下马威。往年岁末年初,上海多为无雨天气,可当年的厄尔尼诺,却让上海在元旦刚过就下起了小到中雨、中到大雨。

干地下工程怕的就是水,让专家们谈虎色变的上海一线地铁人民广场站,就是因为连降大雨地下水猛涨而产生了纵向滑坡,损失1000万元。

在气候不利的条件下,胡万毅带领他的将士们却在上海创下了连续墙施工开挖精度平均3倍超标准,最高超过标准9.4倍的好纪录。至今 ,上海地铁无战事

当胡万毅在上海摩拳擦掌、展翅欲飞的时候,北京地铁东线建设中,十六局王府井至东单段地铁工程,又一次让老外们吃惊地瞪大了双眼。

北京地铁王府井车站,地下水占基坑的2/3,他把桥梁工程和地下工程结合起来,决定采用桩柱支承法施工。美、德、台等国家和一区的专家们来参观时说:这方案解决了国外花大量资金,使用大型设备才能解决的难题,简直是想绝了!”“中国的地下工程技术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

复(兴门)八(王坟)线上,王府井到东单的区间情况极为复杂。500米的距离,有乘车、调车、调度三条线;又是一个复杂的洞群系统,断面变化达39种,需要用注洞法、中隔壁法、双眼镜法等6种工法来处理断面,专家门说:这简直堪称是工法的博物馆,这样的工程世界上史无先例!

地铁静静地延伸着,胡万毅人生旅途也留下了一座又一座里程碑。今年初,就在他再一次当选为北京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时,铁道部也将一枚金灿灿的全路五四奖章授予他。这既是对他业绩的承认,也是对年轻的知识分子们的鼓励和鞭策。

走下领奖台,胡万毅来到人声鼎沸、车队如河的长安街上,心情却久久不能平静。他知道自己在地下工程领域仅迈出了第一步,前面的路还很长很长……